寒假结束后,孩子们重返校园,但不少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好像有点“收心”困难,精神头不足,有的甚至还对上学有点抵触,出现心理不适应的情况。这可不是偷懒耍滑,而是大脑在发出“切换模式”的信号——就像手机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需要重载程序,孩子们的大脑“指挥官”(前额叶皮层)也需要几周时间从习惯了的自由放松节奏,重新适应上学的紧张节奏。 开学季,一些孩子出现的心理震荡现象,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析。首先
《哪吒2》这部动画电影,为我们的春节生活注入了生命和活力,不仅孩子们喜欢,成年人也是津津乐道,有的家长甚至带着孩子二刷、三刷。孩子们看什么?仅仅是看特效、情节吗?不是的。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参加了天津市河西区同望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哪吒之魔童闹海——认识自我》。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喜欢哪吒什么”,同学们纷纷抢答。有的说:“我喜欢他不服输的精神——我命由我不由天!”有的说:“我喜欢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以及幼升小、小升初和中考、高考的临近,学生们感到“压力山大”。同样,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这种焦虑如同阴霾,笼罩在家庭的上空,不仅影响着父母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作为家长的我们,当面对孩子的学业压力、考试焦虑、厌学情绪时,如何摆正心态,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以及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临近,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也随之加剧,这种情绪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家长,如何在孩子面临学业压力、考试焦虑和厌学情绪时,摆正心态,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卸下心理包袱,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呢? 理解青春期的心理状态 小明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妈妈反映他最近经常一个人在书桌前发呆,
2024年3月26日,教育部明确提出,2024年以“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年”为牵引,综合施策,着力破解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国家行动的背后,是青少年的“心”问题亟待求解。此时,春节刚刚过去,孩子们又要面对学校的人际关系和各种评比考试,家长们又要在“卷”的背景下,在期望和现实的夹缝中挣扎:不想丢了期望,也不想伤害孩子。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作为家长,
现在教育“卷”,不仅孩子“卷”,家长也“卷”,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社会现实。很多孩子压力大,甚至发展成为情绪问题的病因,多数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及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家长应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避免让过度的压力和期望成为孩子的负担。笔者作为资深班主任,对此深有感触,并努力行走在给孩子们探索创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的道路上。如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家长,更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当今社会,父母们普遍存在着焦虑的情绪,这种焦虑如同阴霾,笼罩在家庭的上空,不仅影响着父母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教养焦虑从何而来?该如何打破这令人困扰的循环呢? 我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她对孩子的教育可谓尽心尽力。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她就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绘画、钢琴、英语、书法……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要给孩子报这么多班,她满脸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会为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感到担忧和困惑。孩子面临的心理问题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焦虑、抑郁、缺乏自信、家庭关系困扰、学业压力、社交困扰、适应问题、进食问题、成瘾行为以及自我伤害倾向时,最好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邻居家的阿太,曾经是个乖巧的孩子,可进入青春期后,他开始频繁地逃课、打架。他的父母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