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学与人生,首先应说文字与人。 传说,仓颉造字而鬼神哭。为什么?因为人类一旦掌握了文字,就会变得无比强大,不再畏惧妖魔鬼怪。 在漫长的文明进化历史中,人类不仅掌握了文字,还创造出了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体裁,完成了浩如烟海、精美绝伦的文学艺术作品,成为我们历久弥新的文明宝库,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珍贵的精神食粮。 在我国古代,有国风、离骚、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六座伟大的诗歌高峰,有唐宋八
一本书,一个故事,一群平凡的人物,一个热气腾腾的时代,一块深沉的黄土地。 ——题记 第一次邂逅《平凡的世界》是在大学课堂。路遥携着轰动全国的《人生》闯入了师生视野,又以百万字巨著《平凡的世界》当之无愧地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作品再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黄土地的深沉眷恋。尤其是逆境中的煎熬与奋进,给这群原本平凡的人物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翻开作品,一个20世纪70年代的
仲夏之夜,星空漫映,华灯初上,公园里的勒杜鹃,开得鲜艳,我躺在绵软的草地上,闻着幽幽的清香,吹着阵阵凉风,偶尔稀疏的几声欢喜及嬉闹入耳,身在其境,甚是舒坦。但此时,我的心总觉得缺了一样东西。不然,便是人生完美。对!是父亲,确切地说,是父亲的那张嘴。 父亲的那张嘴,一开一合,可谓是妙语连珠,滔滔不绝。 2005年,父亲骑着摩托车路过镇上的水口桥,遇到一位跳河寻短见的老伯。这个老伯,叫阿华,被查出
人是奇异的生灵,生于此,长于此,却总怀揣着对梦想与远方的无尽渴望。我们如候鸟般迁徙,追寻着天际那抹未知的亮色。待一切尘埃落定,岁月静好,蓦然回首,惊觉浮生若梦,那曾经最熟悉、最温暖的地方,已于时光的流转中悄然化作遥不可及的远方。 我的阿瓦提,镶嵌在新疆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宛如一颗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这不仅是我梦想的发源地,更是我灵魂的永恒归宿。阿瓦提这个艺术的名字,伴随着十二木卡姆那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转眼间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三十二年了,从朝气蓬勃的热血男儿到温文尔雅的成熟中年,人生中最灿烂的年华都奉献给了钟爱的教育事业。回首往事,豪情满怀,无怨无悔。这些年忙碌着、充实着,更快乐着。生命因真诚、质朴、仁爱而丰满,初心因纯净、执着、奉献而炽热。 工作之初,我主要担任政治辅导员。那时大学毕业还未满一年,我接手了一个中途合二为一的财会大班,班级的学生身份和学制都很特殊,是学校招生、
我还真是第一次和同桌李爽在漆黑的操场散步,我们从来没逃过课,不过今天我们只用了课间10分钟,就做出了决定——不上下节自习课了,逃?逃哪去?也只是操场走走罢了。 今天刚结束二模,最近我的状态很不好,之前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可自从一模以来就跳崖式下降,班主任调换了我的座位,和李爽坐在一起。李爽是个努力而执着的女同学,执着得甚至近乎倔强,平时少言寡语,总是强势的模样,在今晚之前,我一直都这么认为。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坐上南下的高铁,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三年多来,我回深圳的次数,掰着手指头也可以数得出来。也许习惯了老家的慢生活;也许琐碎之事总也脱不开身;也许是自己的年岁不适合大城市的节奏;也许,有更多的也许……深圳,并不遥远,可我,感觉难以触及。 这一次,终于还是如愿以偿了。回到深圳,看到熟悉的、陌生的场景,没有兴奋,也没有感叹,心情异常平静。尽管多了许多高楼大厦;多了许多现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价值追求。《论语》中记载了有子的一段话:“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那么“和”到底是什么?“和”的价值是什么?怎样运用“和”的思想呢? 一、“和”是一种状态和秩序 什么是“和”?“和”是一种状态和秩序,它的真正含义就是各得其所,也就是“让各个成分、因素都处于恰当的位置
[摘 要] 《百合花》作为十七年时期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含有丰富的意象: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毛竹、百合花被、食物、袖口的洞,这些意象对塑造人物和烘托人文气息有着重要意义。小说中意象的使用,从侧面塑造了人物,以无声赋予人物灵魂,成功地树立了小通讯员、“我”与新媳妇三个主要人物形象,深刻地展现了作者与人物的情感;同时,意象之于人文气息的体现也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探寻意象背后象征的内
[摘 要] 鲁迅的《狂人日记》明显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借鉴突出表现在形式层面,而人物塑造和批判力度方面则超越了原作的局限,对当时中国封建残余势力及先觉者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同时小说也暴露出鲁迅内心的彷徨与苦闷。 [关 键 词] 鲁迅;果戈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 世界文学之林中有两篇《狂人日记》:一篇来自俄国作家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1852),另一篇则来自
[摘 要] 《雪山大地》作为一部史诗级的鸿篇巨制,采用复调叙事的手法,从多个视角展开了三代人奔赴高原牧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叙事,将“大型对话”与“微型对话”融入文本,完成了情感空间与时空观念的构建。杨志军作为媒体人与创作者,其用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叙事思维对多个群体进行了丰富的描绘,为读者带来了不同阶层下的叙述。而其对场景的敏锐度与把控力则增强了叙事的画面感,为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美中不足在于
[摘 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格外关注女性创作和女性创造力,并通过她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地阐明其女性创造力思想。“肖拉”是女性创造力的孕育之地;性别意识是女性创造力发展的障碍;雌雄同体的大脑是女性创造力发挥的理想状态。 [关 键 词] 创造力;肖拉;性别意识 一、引言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文学艺术批评家,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对西方现
[摘 要] 超人类主义和后人类主义是两个相关的哲学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超人类主义为迈向后人类主义提供了思维和方法。《超人类》是美国科幻小说名篇,首先,按照历史、社会、人文思想的发展,斯特金梳理了超人类主义发展的合理性;其次,结合人格和道德概念,论证说明身体、科技进步与精神进步携手并进的必要性;最后,用“完形体”概念强调在未来发展中融结的重要性。 [关 键 词] 超人类主义;《超人类》;融结;完善
[摘 要] 以白居易闲适诗在日本的接受与影响为研究对象,针对唐代文学“走出去”的问题,结合中日文学思潮、社会文化变迁等现状进行分析。突破单纯的文学范畴,白居易闲适诗对日本的文学、文化、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跨文化阐释下的域外接受角度,为国内白居易研究与唐代文学研究做出新的拓展,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历史借鉴和观察窗口。 [关 键 词] 白居易;闲适诗;接受;影响
[摘 要]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当时诗歌创作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诗人对诗歌品质的雕琢也使后人望尘莫及。而在唐代诗歌创作中,意象运用是一个特色。在唐代诗词中,意象的运用对诗人情感表达、诗歌本身意境营造及诗词自身艺术魅力的彰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唐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诗歌情境表达方式的运用开辟了新的路径。 [关 键 词] 唐代;诗歌;
[摘 要] 冯至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是现代诗人中受杜甫影响最大、对杜甫精神领会最深的诗人。无论是在人格精神层面还是诗歌创作方面,冯至都受到了杜甫极大的影响。在人格精神层面,冯至从杜甫那里了解到更多对时代、对人民的责任感;而在诗歌创作方面,冯至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以及杜诗中所体现的积极入世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关 键 词] 冯至;杜甫;诗歌创作;转型
[摘 要] 虽然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孟子伦理学是美德伦理学,但是对于孟子美德伦理学属于哪一流派还存在争议,万百安认为孟子美德伦理学更接近理性主义,而斯洛特认为孟子美德伦理学更接近情感主义。实际上,通过对“生之谓性”和“万物皆备于我”的考察可以发现,孟子美德伦理学既具有理性主义的特征,也具有情感主义的特征,孟子美德伦理学是间于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的美德伦理学。 [关 键 词] 孟子;美德伦理学;理性主
[摘 要] 作为先秦时期承继孔子而起的儒学宗师,孟子和荀子同属儒家学派,但两者的侧重点却截然相反:一者讲“性善”,倾向仁政,要求立心,主张反求诸己;一者讲“性恶”,倾向礼制,要求立制,主张义分则和。现代儒学家牟宗三说:“孟子敦《诗》《书》而立性善,正是向深处悟,向高处提;荀子隆礼义而杀《诗》《书》,正是向广处转,向外面推。 一在内圣,一在外王。”从思想发展的角度来看,二者虽然在儒学进路上观点相左,
[摘 要] 《幽明录》(也称《幽冥录》《幽冥记》)是南朝刘义庆所组织编撰的志怪小说。由于创作时间久远,书中的叙事方式并不成熟,故事纷繁复杂,鬼神志怪、晋宋时事交错,研究分析多有不便。试图通过对书中各个故事内容的梳理,对《幽明录》中的故事进行初步概览。 [关 键 词] 《幽明录》;叙事学;故事;文献综述 一、概述 志怪小说《幽明录》成书于南朝宋,时至今日,原稿已散佚,而在鲁迅《古小说钩沉》收辑
[摘 要] 蜀汉政权是由多个政治派系组成的政权,蜀汉政权内部派系的形成与演变受多个因素影响。蜀汉政权内部派系主要可以分成荆州地主集团、东州地主集团、益州地主集团三大政治集团,这三大政治集团经历了漫长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主要探讨蜀汉政权内部各政治派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关 键 词] 蜀汉政权;内部派系;形成与演变 蜀汉政权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焦点。从刘备参加黄巾起义开始
[摘 要] 朱子理学的传入,在文化等方面对朝鲜产生了深刻影响。岭南士林派文人道学时调的创作与朱子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高应陟的创作深受朱子理学与《大学》的影响。以高应陟道学时调为中心,探讨朱子理学影响下朝鲜时调的创作。 [关 键 词] 高应陟;道学时调;朱子理学;影响研究 一、引言 从东亚文化圈的观点来看,朱子学的重心存在东移的现象。在朱子学东移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朱子性理学,由此在异国
[摘 要] 神话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先民对当时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在源远流长的古代神话中,有两个以大同小异的情节梗概而脍炙人口的著名爱情故事,一个是白娘子传奇,一个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以两个神话传说为例,探究其起源并对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意识进行对比分析。牛郎织女和白娘子的神话,蕴含了汉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女性形象的光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 键 词] 牛郎;织女;白娘子传说;女性形象
[摘 要] 白朴自卜居金陵后书写了大量关于江南风貌的诗歌,他主要从江南秀美的山川形胜、江南的风土人情、抒发故国之思和人生理想几个方面书写江南。在江南风光和人文的激荡下,白朴同江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他以词为载体,在其江南曲词的地域文化书写中寄托了自己的丰富情思。白朴在江南的岁月几乎占据其人生的一半,梳理《天籁集》中有关于江南的书写,能借此探究白朴的人生观和形成原因,还有助于理解金元之际江南的社会
[摘 要] 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乃至中国近代史上都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属于惊世骇俗的激进派,最终英勇就义的归宿也让人感叹。对谭嗣同的一些鲜明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力图从中窥探谭嗣同作为思想者与行动者的成长轨迹。 [关 键 词] 谭嗣同;思想;维新运动 人们对谭嗣同的认知更多是“晚清的彗星”,认为他极其闪耀夺目地现身,又极其迅速地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后人口中的传奇。但梁启超说谭嗣
[摘 要] 旨在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视角出发,对当代诗人舒婷《致橡树》的语篇连贯性进行认知分析。通过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探讨读者如何在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框架下理解和构建诗歌的连贯性,进而揭示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深层意义。 [关 键 词] 理想化认知模型;诗歌;语篇连贯;《致橡树》;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语篇连贯作为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分析文本的含义及结构起着关键作用。诗歌以用词简练、
[摘 要] 余华作为我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中有许多女性角色,纵观余华的创作历程,可以明显发现他对于女性形象的书写经历了由男性中心逐渐转向男女平等的过程。从余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类别出发,首先分析了温顺善良的苦难女性、冷漠残酷的男性帮凶以及被欲望控制的堕落者三种类别的女性形象;而后分析了余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转变过程,并由此引申出对余华作品中男性中心主义的探讨;最后则分
[摘 要] 面对后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危机,麦金泰尔在考察古今伦理学脉络和把握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追溯和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他延续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实践内涵的思想,传承了美德与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并强调了在共同体中获取德性的重要性。同时,他进一步拓展了德性的范围,将实践划分为内向实践和外向实践,提出追求公共善和倡导共同主义的观念。 [关 键 词] 麦金泰尔;亚里士多德;德性观 一、麦金泰尔德
[摘 要] 《墙上的斑点》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也是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小说中没有固定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有的只是作者思想的随意流动,整部小说都在围绕着作者因墙上的一个斑点而展开的一系列想象,并由此引发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这种写作技巧是心文哲的结合体,对于追寻生活本质有重大意义。主要从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时间蒙太奇创作手法进行分析解读,从而进一步了解意识流,并以此来探寻弗吉尼
[摘 要] 杨必的译本《名利场》堪称译坛典范,旨在将真实的英国社会再现给中文读者。借助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对杨必的译本进行翻译内和翻译外的分析。从翻译内视角聚焦于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层面,客观评价其翻译效果;从翻译外视角探讨杨必译《名利场》的原因及翻译时的态度与策略。研究表明,杨必的译本在忠实读者的基础上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实现了翻译内“求真”与翻译外“务实”的统一。 [关 键 词] 《名利
[摘 要] 自1887年《诗经》传播海外开始,百余年来海外汉学研究场域中的诗经学研究成果迭出,中西学术对话与相互影响的同时,也面临着两种文化的差异、误解、冲突、融合等问题。研究选取《诗经》中风雨这一类独特的文化意象,检视它的讽喻阐释在西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发现风雨的讽喻性意义在海外研究中逐渐受到削减,后来这类意象成为情感抒发的媒介,承担渲染烘托的功能。由此观之,《诗经》文本的开放视域显化出来,形
[摘 要] 中国当代作品如何能在海外成功推广,是中国文学“走出去”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中国当代作品的海外推广中,作品的文学水平和译本的翻译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已经在海外获得较高声誉的《解密》就需要格外关注。采用译本对读、例证分析的方法,对译者翻译《解密》英译本的策略选择情况进行展示,最终得出只有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才能为译本的海外接受打下良好基础。 [关 键
[摘 要] 《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的一部长篇叙事诗,英籍翻译家戴乃迭采用英国民谣体以诗译诗,传神达意,其英译本堪称中国民族典籍英译的典范。《阿诗玛》中数字文化的传译不仅要考虑数字本身的艺术特色和诗歌的韵律,还要注重民族文化内涵的传达。基于语料库,探究翻译家戴乃迭《阿诗玛》英译本中数字部分的传译,发现戴乃迭灵活采用“以数译数”与“以字译数”的翻译策略进行数字文化传译。归纳戴乃迭《阿诗玛》数字英译
[摘 要] 晚清时期的《京话日报》是清末白话文传播的重要平台。该报凭借一种“京味儿”十足的京津白话文风与面向底层、售价低廉的销售策略,在清末的白话报刊中独占一席之地。这样一种独特的白话文传播形式在《京话日报》的繁荣发展和艰难维持两个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报利用白话文建立了传播思想的舆论阵地,让底层民众更顺畅地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同时,其思想意识得到了进一步觉醒与增强,也对后来白话文运动的展开起到了
[摘 要] 《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作品,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反映了明末清初的语言状况,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从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感叹语气词三个方面考察《十二楼》句末语气词的分布与功能,描写分析明末清初语气词的使用特征,进而揭示该时期语气词承上启下的意义,以补充近代汉语史语法研究。 [关 键 词] 《十二楼》;语气词;演变 《十二楼》作为李渔拟话本小说的代
[摘 要] 耒阳方言谚语是几百年来耒阳人对生活经验、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总结和精练。虽然语句结构简单易懂,但其内涵意义深远、易于传承,不仅反映了耒阳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而且承载着耒阳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耒阳方言谚语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内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全面地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历史背景和谚语的由来,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对耒阳谚语进行解读,旨在发现耒阳谚语隐含的文化意义、认知理据及其独有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