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各类制度规范的叙述表达。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建构是阐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理论与实践、推动党内法规研究向纵深发展、破除西方学术理论表达范式藩篱的迫切需要。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要坚持基于法律属性塑造话语规范形态、立足政治属性强化话语价值导向、聚焦当代命题展现话语时代特质等内在要求。在
摘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联系、相互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力量,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稳定器”、促进发展大局的“加速器”、助力文明建设的“推进器”。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目标导向,从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个方面,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
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诞生于中国本土的政党制度,其运行逻辑依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自适应地发生了从求用、求真再到求义的历时性转换,形成了共在性的民主集中制逻辑原则和同一性的“领导—合作—协商”逻辑构架。在逻辑范式递嬗中,新型政党制度建构出一元领导、双环民主、三式一体的党导民主秩序,既实现了对西方党争民主秩序的超越,也创造出现代政治文明的新模式。新时代,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需在逻辑与
摘要:新时代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出场,标志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逐渐向体系化、系统化方向推进,是对党执政规律、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深化。在治党原则上,对坚持党的领导作出新的明确定位,构建全面从严治党权威领导体系;在治党方向上,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体系;在治党范围上,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构建全面从严治党治理集成体系;在治党时效上,坚持
摘要:毛泽东同志的“老三篇”从不同侧面树立了三个不同的道德示范典型。《愚公移山》因与中华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相通而彰显出典型的实践价值,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示范的精神支点。立足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弘扬“愚公移山”的四种精神:“坚韧不拔”的顽强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笃行精神、“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知难而进”的历史主动精神。这四种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的历史情境下“愚公移山”精神的
摘要:在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阐释中存在一种观点,即认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所预设的、虚无缥缈的历史终极目的。这是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误读,因为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抽象的历史目的,而是追求人类解放的“理念”与变革现存社会的“运动”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创造和现实展开,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前提、以现实的实践创造为发展进路、以人民本位为价值旨归破除了共产主义的历史目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随着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主题、时代语境等变化形成了不同的话语叙事,经历了从隐性表达到显性表达、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并不单纯是语词变动调整,而是在遵循“叙事主题——叙事动力——叙事互动”的逻辑链条、践行“语境转换——语义变化——语用创造”逻辑理路的基础上实现的话语叙事创新。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叙事的要素结构发生了重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问题的系统阐释为理论依据,结合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现代化的历程及新时代以来党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统筹把握,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围绕“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和本质要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该体系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与根本宗旨有机统一、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潮流有
摘要:资本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以金钱裁度人的时间,通过训化和褫夺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来实现价值增值。数字时代下,资本主义联袂数字技术对时间的蚕食漫溢于有酬劳动之外,开拓了数字“虚体”无酬劳动这块殖民新地。虚拟数字用户以网络“休闲时间”状貌表征出来的数据信息“生产时间”被数字资本家零边际成本地“殖民掠夺”,人的时间遭受更为隐蔽的布控和侵占,造成了时间异化的新样态。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时间异化突出表现为时间
摘要:伴随新一轮信息技术与产业革命的急遽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度推进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快建设,数智化成为乡村生产生活的必然发展趋势。农民生活方式在智能化、信息化潮流下改变了狭隘性、封闭性、保守性与僵化性等特征,整体上渐次向现代文明跃升。其中,农民活动图式朝向“智慧”转变、农民生活节律趋向“自由”转变、农民生活秩序通向“德性”转变。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具有两面性,农民生活方式“智”变中存在部分农民
摘要:在人类解放学说的整体观照中,马克思以其深刻的历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异化的人进行了考察,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研究视角与方法。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的传统范式,为生产方式变革、“产”“教”融合、旧式分工削弱开辟了道路,重构着人全面发展的现实载体。然而,人工智能在创造有利于人发展的社会条件的同时也加剧了人的物化、奴化、矮化,使人的发展深陷“二律背反”的现代性僵局。从本质上看,人
摘要:数字弱势群体倾斜保护是深化数字技术赋能的逻辑使然、推动技术与社会互构的内在要求、落实宪法平等自由规范的应有之义。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之际,有必要确立数字弱势群体倾斜性保护。以“保护”为落脚点,数字弱势群体倾斜保护内涵包括全过程式倾斜保护、动态区分倾斜保护和最低生存保障。围绕这些内涵要义,在顶层设计层面,我国数字弱势群体倾斜保护宜持复合视角和总体化方法,形成以国家干预为主的保护路径,强调硬法
摘要: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传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认异化消费为人在资本制造的虚假需要下对异化劳动的补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的批判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分析起点,探明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消费的逻辑必然;以批判人的需求异化为逻辑中介,判明异化消费是一种异化的主体存在方式;以人的存在方
摘要:“现实的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的核心问题域也是“人的问题”,他不仅关注“人的问题”,更要解决“人的问题”。现代性中“人的问题”在马克思所生活的资本主义时代着重表现为人的异化境遇。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论证“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三者的逻辑联系,对“人的问题”的困境给予解答。他首先把异化劳动同私有制联系起来,分析异化劳动的产生和发展及其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了著名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主张,这一主张对于我们把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内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事实上,马克思所要重建的个人所有制是以“共同占有”为基础的。不过,这种“共同占有”既不是建立在劳动所有意义下的“共同占有”,也绝非一种资本主义所有意义下的“共同占有”。劳动所有虽然依靠个人劳动实现了“共同占有”向“个人所有”的过渡,但这种“共同占有”只是一种预设
摘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结合”问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础性理论与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二者不断交流、内在融合和互相建构以实现各自的丰富发展而又指向构设新的文明形态的动态平衡状态。二者的“结合”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现实的发展需要、彼此的高度契合以及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思想观点的融通互构、价值观念的贯通互彰、思维方式的会通互济是判定二者“结合”
摘要: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生态发生了巨大转变,影响着青年的交往方式及生活方式,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构成了挑战。数字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思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样态,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界域,开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全新形式,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育人、立体化育人、全时域育人和隐性育人模式的转化。但是,数字算法、数据驱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青年进行了算法控制。因此,对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源泉和灵魂支撑。作为走在新时代前列的生力军,当代青年理应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伴随智媒时代的到来,智能分发、沉浸体验、高频交互和媒介深融的出场为提升青年文化自信创造了新契机;与此同时,政治意图的隐蔽扩张、技术裹挟的“茧房效应”、资本操纵的娱乐狂欢和感性支配的网络圈层也引发了新危机。智媒时代,面对提升青年文化自信契机与危机并存的局面,需从培育智媒素养、深耕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