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深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实事求是是其唯物论根基,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要把握新的历史方位、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主体向度是其唯物史观品格,体现为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相统一、领导主体与人民主体相结合、价值主体与评判主体相融通。战略辩证是其辩证法核心,注重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科学布局、合理统筹、扎实推进及着力拓展文化建设。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创新性贡献,在关于“什么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上形成了基本内涵论,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指坚持以守正创新为基础,以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为态度,以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方法论在各领域范围内都进行的改革;在关于“为什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上形成了多维成因论,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面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巩固与发展国家制度和国家治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作为党的“一线指挥部”,基层党组织肩负着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必须做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篇大文章。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高度契合,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政治赋能、思想赋能、组织赋能、作风赋能上下功夫,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
摘要:“三个务必”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清醒和坚定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独特思路和有效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以“三个务必”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三个务必”所蕴含的对价值追求的使命自觉、对作风品格的政治自觉以及对担当作为的行动自觉,构成了全党保持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政党自觉的内在动力;所蕴含的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运用、对历史时势的洞悉审视以及对历史自信的坚定信念,构
摘要:红色档案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民族独立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宝贵见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政党认同赋能价值。红色档案是政党认同的具象化载体,政党认同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基础。以政党认同理论作为解释性框架,在认知层面,红色档案是民族复兴历史记忆的承载形式;在情感层面,红色档案是“四个与共”理念的表达媒介;在评价层面,红色档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实体。要从叙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根基在基层、落实在基层。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全面性与过程性等重要属性,勾勒了其有效促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所追求的理想图景;另一方面,二者在价值共识上的高度一致、发展脉络上的耦合共进以及实践场域上的贯通转化,为新征程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逻辑前提与现实可能。在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党组织—政府—社会—基层群
摘要:网络短视频热潮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必须重视和运用网络短视频。网络短视频的高效化传播、多样化呈现、全民化参与、圈层化互动等优势,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其浅层化表达、碎片化场景、泛娱乐化倾向、同质化现象、商业化思潮,给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了深层次的挑战。在网络短视频发展迅速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影响力,必须遵循意识形态发展规律,紧密结合网络短视频特点
摘要:在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的智能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已成为诸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中最核心的议题。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相比文字叙事,图像叙事凭借抽象概念具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的优势被大众所接受,在增进大众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上具有显著优势,具体表现为“共情互动”增进“情感认同”、“感官享受”增进“利益认同”、“具象表达”增进“话语认同”、“沉浸体验”增进“价值认同”。与此同时,西方各种不良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观点,为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引。从内在逻辑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安全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安全观、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考量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核心内涵看,推
摘要:当前,网络“泛娱乐化”的弥散盛行正日渐对青年精神生活形成解构效应。以青年精神生活的数字化实践为主体前提,以网络“泛娱乐化”的渗透机制为重要倚仗,以资本逻辑的逐利本性为核心驱动,网络“泛娱乐化”成功获取解构青年精神生活的“基因密码”。在此基础上,依托“娱乐至上”的话语体系、“景观制造”的生存模式以及“流量为王”的行动逻辑等诸多强力手段,网络“泛娱乐化”致使青年心理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信仰生活坠入
摘要: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存以往文明成果、促进文明快速发展、推动世界文明形成的重要方式。资本逻辑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逻辑和主导原则,推动了文明交往范围的扩大化,但由于资本增殖的本性以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文明交往困局也日益凸显。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不仅是对资本逻辑主导下文明交往范式的批判,更是在消解资本逻辑的过程中探寻文明交往新范式的积极尝试。这对于重建人类文明交往新秩序具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批判的革命性变革是根本性质与根本方式的变革,是对唯心史观和理性批判的彻底颠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现实的个人”、物质资料生产和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科学把握,确立了他们哲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基础,并以实践批判的方式取代近代哲学家们理性批判的方式。因此,哲学批判就是要批判哲学存在的“现实基础”,使哲学成为社会实践的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也因此真正实现了哲学批判的革命
摘要: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可将个体认同分为三个层次:心口一致、言行一致、主客一致。这“三个一致”是建立个体认同的必要条件,在有效性要求方面,个体认同的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哈贝马斯所说的真诚性、正确性和真实性。心口一致意味着主体真诚地面对并反思自我,从而建立初级意义上的个体认同;言行一致要求个体认同具备正确性,意味着符合现代社会保护自由、尊重人权、促进平等、维护公正的伦理原则;
摘要:在“批判旧世界”与“探索新世界”的过程中,马克思基于对人类在自由时间中的活动形式及其基本特征的探讨,敏锐地发觉了休闲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休闲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衍生出了网络空间休闲生活的“泛娱乐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多元文化价值渗透、资本利益裹挟驱动、数字媒介技术支持、监管滞后以及休闲主体能力不足等造成,需通过价值引领、规
摘要:“问题链”教学是一种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既面临全新发展机遇,又面临一定挑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有助于绘制学生学情“群体画像”,推进教学内容“精准投递”,拓展师生交流多维空间,实现教学成效及时反馈,极大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但是,数字技术的运用也消解了“链”中蕴含的价值内涵,阻滞学生主动探索意识的形成,冲击教师过程把控的主导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战略高度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助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社会深刻变革,作为国家治理重要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服务与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
摘要: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一种“文化生产观”,认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其内容、形式和发展方向都受到物质生产发展状况的决定性影响,这与马克思所处的以生产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时代相吻合。在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两个结合”为基本方法,文化视域创造性地从生产视域回归生活视域。建立在这种视域“返本”基础之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