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如期而至。这不但是美术界的盛会,也是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的盛庆。 与新中国同龄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从1949年举办第一届开始,走过了75年历程,对推动和繁荣全国美术事业产生了重大作用。这么重要的美术大展,此番将其中两个重要展区落地上海,这是为什么呢?用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的话解释:上海是一座创新之城,在很多方面走在前列。本届全国美展两大作品展落地上海,不仅是两个画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近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幕。 第十四
7月3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和上海市文联共同主办的纪念吴宗锡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文艺会堂召开,主承办方领导以及京沪苏浙等地文艺界、新闻界、出版界代表,中青年曲艺工作者代表,吴宗锡同志亲友等约90人参加座谈会,共同回顾吴宗锡同志从事曲艺工作的不平凡的艺术道路,深切缅怀其为促进评弹艺术繁荣和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学习和弘扬老一辈艺术家的崇高风范。 最深切的缅怀是把社会主义人民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上海解放75周年,根据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的同名舞剧电影于5月27日上海解放纪念日举行了致敬场观摩,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掀起了热潮;6月15日,影片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与观众见面,举行了全球首映。 6月16日下午,由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共同主办的“电影·舞剧·舞剧电影——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艺术
2024年6月14日至23日,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这座电影之城再一次与光影相伴。作为上海持续打造的文化“金名片”,诞生于199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和金爵奖,历经一届又一届的打磨,国际识别度愈发清晰。十天的时间,电影与城市相互定义,彼此启发,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电影节期间,也举办了一系列论坛,继续以热点话题凝聚发展合力,放眼产业发展新格局,关注技术最前沿。业内业外专
在当下中国电视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各类题材作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涌现出了一批影视推动文旅消费的典型案例。“影视+文旅”的新战略,正构建起中国电视行业发展的新格局,为影视产业持续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日前,第29届上海电视节开幕论坛以“影像引领,文旅共融”为主题,邀请中外优秀电视剧主创代表、专家代表、文旅行业代表及平台代表交流创作经验,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方向与趋势,促进电视剧产业创新融
今年恰逢中国现代女作家庐隐(1899-1934)逝世90周年和125岁冥诞。前些日子看到《新文学史料》上有篇文章,作者对庐隐于1927年7-10月期间在北京主编《妇女铎》并发表数篇佚文的史实做了考证,并推测“庐隐极有可能在担任《妇女铎》主编期间,与瞿冰森谈过恋爱,甚至这份刊物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二人恋爱的见证,所以当庐隐与瞿冰森分手以后,闭口不提《妇女铎》,甚至有意识地遮蔽了这段‘历史’”(《新文
杨小仲,一个似乎被许多电影人遗忘的前辈,一位无数观众感觉陌生的导演。也许他离我们确实很远,他诞生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年届古稀就带着被批挨斗的冤屈含恨而去。然而历史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删去属于他的章节,打开中国电影史,我们能轻易地找到他的名字,那简单扼要的文字勾勒了他的生平、地位、作品和影响,随之而生的是惊喜、震撼和崇敬、怀念。 他从20世纪初就活跃在中国影坛,不仅是与张石川、郑正秋、黎
“走过弯曲曲的路,穿过低洼洼的川,生活的道路不平坦;历经坎坷路,笑迎春风暖,双脚踏上幸福的路,越走路越宽……” 这首由王作欣演唱的电影《咱们的牛百岁》插曲《双脚踏上幸福路》,在20世纪80年代,让很多人通过其中婉转明亮却充满故事的声音,认识了这位上海歌剧院的年轻演员。如今的王作欣,已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是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同时也是我国赴美留学的第一个声乐艺术博士。当她在自己位于市中心
日前,由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共同主办的“并蒂·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交流展系列”首展“简·臻——韩硕水墨人物画展”,在北京画院开幕。上海中国画院和北京画院于2023年达成共识,合作建立“画师交流展”机制。本次“简·臻——韩硕水墨人物画展”,既是两院画师交流展机制建立以来的首展,又是画家韩硕个人从艺回顾展。 展览汇集了韩硕自1980年代以来,水墨人物画精品力作70余件。其中包括1984
千帆过尽,初心不变 早在7月初,孔祥东就开始为10月份的一场音乐会做准备。什么样的演出会让孔祥东如此看重呢? 他将要和上海爱乐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洛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洛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简称“拉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演奏的钢琴协奏曲。孔祥东24岁时,在悉尼国际钢琴大赛上以演奏这首钢琴协奏曲一举夺魁,获取金奖,在世界乐坛引起轰动。人们纷纷发问:这个中国选手这么年轻,怎么
壹 戴定澄教授是中国澳门的资深音乐教育家和资深音乐理论家,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也闻名遐迩。其实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早年就喜爱音乐,接受音乐的启蒙和熏陶。因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衍生出对音乐的热烈追求,矢志此生别无奢望,只想献身音乐。 之后他参加业余艺术团活动时,有幸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课的培训班,得到了江明惇和陈铭志教授以及王久芳副教授的民歌、复调、作曲等科目的教育,获得许多音
今年7月25日,著名动画艺术家、一级导演阎善春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0岁,得知消息非常悲痛。想起去年纪念中国动画一百年时,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栏目策划拍摄九集系列节目“向经典致敬——中国动画百年”。初夏时节,导演顾宇风尘仆仆来沪采访“水墨动画的旷世奇缘”——请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山水情》的导演之一阎善春老师叙谈杰作诞生记。于是,在阎善春老师往生的悲伤时刻,我应邀撰写纪念阎
年轻时,忙于生存,无暇去回顾往事,也无多少值得回忆的东西。轮到我年老进入耄耋时,却常会在发呆中进入回忆。真怪,再稀疏的岁月筛子,也会滤下些难忘的情愫,往事确实并非如烟…… 我乐与大家分享,你愿意听吗? 先说鲁韧。 谈起鲁韧,不要说青年观众,连中老年观众知道他的人也不多。但一说起影片《李双双》《今天我休息》和《于无声处》,大家可能都知道。告诉你,鲁韧就是这三部佳片的导演
在中国的城市化浪潮中,超高层建筑一直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在普通人的概念中,超高层建筑建设就像搭积木一般。但其实没有这样简单方便,它是一个非常专业、技术壁垒相当高的行业,绝大多数人对超高层建筑的劳动场景和作业情形并不了解,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胡志民将这些不为人所知的场景记录了下来。 胡志民是一位生长于黄浦江畔,拥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多项注册资格的资深专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独脚戏第五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理事钱懿,近日入选了中国曲艺家协会“艺苑撷英——2024年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在创作演出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听听他的讲述—— 我在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工作,已经是28年工龄的“老职工”了……我们这个行业是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也希望自己不仅在舞台上带给大家快乐的能量,还能
编者按: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在上海展出。展览期间,“上海市文联文艺家大讲堂”和“上海创意设计讲坛”两大品牌活动联合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金江波主讲《走进元宇宙的艺术》。讲座上,金江波分享了他对于元宇宙以及元宇宙中的艺术的理解与思考。 在过去的时间里,各种日常,构筑了固有的生
文学评论与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它们各自从不同维度,对存在世界进行深度阐释或呈现。文学评论家惯以“理论判断”来审视、洞悉文学创作的奥秘,作家擅长以细部修辞、奇崛的叙事与想象来建构文本世界。在学者或文学评论家看来,他们是在学理层面探掘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蕴,努力发现作家本人也可能未意识到的意蕴,给予创作重要启发。写作与评论,仿佛两根并行但不即不离的铁轨,承载着文学的列车一路向前。 近
“第一国歌”即正式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是在举行国家庆典、隆重集会以及国际交往仪式中演奏或演唱的歌曲。国歌、国旗、国徽都代表一个国家。现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 我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1935年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决议,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只有咳嗽与爱情以及气味是不能掩饰的。”我的朋友,一位社会学博士说。 那次我们在看韩国电影《寄生虫》,生活在地下室的一家人寄生到上流社会的富裕家庭中,当他们家的管家、司机、家庭教师。就算是生活贫窘,这一家人也并不缺衣服,个个走出来,也是相貌体面。唯一的破绽是气味,长年不通风的潮湿阴暗地下室生活,让这个家庭的衣服都有一股咸菜味,而社长仅凭着闻出司机一家地铁的味道,就让贫困家庭的难堪大白于天
我们中国有一个字:断,这个字不但有多种多样的解释,而且非常作,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想尽办法要搞出些动静来,然后推波助澜,从不消停!下面开始说这个断。 断弦——贝多芬28岁时演奏自己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时,两手高高举过头顶,然后“Duang”的一记重重敲在琴键上,没想到把钢琴里面的琴弦敲断了!真正是奇迹,弹奏者再哪能用劲道,也是先弹到琴键,然后启动击弦机,然后那只小榔头才敲击到琴弦
日前,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指导,上海市文联、江苏省文联、浙江省文联、安徽省文联联合主办的2024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主题活动在江苏扬州举办。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夏煜静出席并围绕“文艺两新”与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大会主旨发言,介绍了上海市文联在延伸联络手臂、共筑长三角文艺人才高地,发挥合力效应、共创长三角文化品牌活动,创新形式载体、共推长三角文艺精品力作,加强互动交流、共享长三角文艺成果等方
日前,青海·上海书法交流展在上海文艺会堂开幕,上海市文联、青海省文联、上海市书协、青海省书协等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根据《中国文联文艺援藏协作机制2024年度工作计划》和《中国书协关于开展首批“结对子·共发展”活动的决定》,为进一步加强团体会员间交流合作,推进“十四五”期间东西部书法事业的协同发展,上海市书协与青海省书协为首批“结对子·共发展”团体会员。此次展览收录了两地老、中、青三代书家的精品
近日,上海市文联和福建省三明市文联就深化沪明文艺合作举行座谈会。会上,两地文联回顾了自2023年8月签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后开展的一系列合作项目,总结了阶段性工作成果。双方就下一阶段在红色主题文艺创作、文艺志愿服务、文艺人才培训等方面巩固和深化合作进行了探讨。
日前,由市文联和青浦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上海市文联深扎采风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惠民演出青浦专场活动举行,市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各区文联和“文艺两新”代表参加。活动组织了文艺工作者参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展示馆和上海市金泽工艺社,组织文艺工作者在金泽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进行“百姓赏艺·到人民中去”——上海市文联文艺志愿青浦专场惠民演出,表演了舞蹈《秀英桩》、江南小调联唱《江南好
近日,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上海市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承办的第二十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顺利举办。今年第二十届大话节新增了专业组剧目竞赛和戏剧教育征文组文本比赛,组委会一共收到了115部报名作品,其中包含长剧作品、短剧作品、专业组剧目作品、剧本创作、戏剧教育征文和展演作品,经过评委们严谨认真地评选,入围线下展演的剧目作品有21部。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提供的专业
近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飘香”节目展播和线下惠民放映活动以电视频道展播、互联网展播、线下惠民放映形式开展。为期5天的展播活动展映了《9号秘事》《地球脉动Ⅲ》《梵高:大师之路》等50多部海内外优秀电视作品。其中,线下惠民放映活动在中华艺术宫、上海书城、上海图书馆东馆等20个文化场馆进行,并配套开展了7场惠民导赏活动。
近日,由上海剧协等单位主办的“玉兰芬芳·花开少年——2024上海少儿戏剧小白玉兰称号颁奖展演活动”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小演员们表演了京剧《京韵风采》、沪剧《朵朵红云·永远跟党走》、淮剧《罗英访贤》、越剧《金玉良缘》等节目。本届“小白玉兰”共有专业组16人、业余组49人和集体节目18个获奖。上海少儿戏剧小白玉兰称号评选活动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3届。近年来,该平台不断改革创新,为进
日前,由陈云纪念馆和上海曲协主办的《陈云的故事》——曲艺作品专场汇演在陈云纪念馆举行。演员们表演了弹词开篇《纸短情长》、快板书《巧渡金沙江》、独脚戏《说一》、锣鼓书《陈云的算盘》等一批新创作的曲艺作品,以曲艺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呈现陈云同志坚守信仰、坚定党性、一心为民、实事求是的精神。与会嘉宾和作品创排人员还就作品的进一步优化提升进行座谈讨论。
近日,由上海民协主办,市对外文协支持的“民艺江南”——上海民间艺术沉浸展在田子坊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展出了与上海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7个非遗项目,共50件(组)作品,包括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海派剪纸、石雕、微缩艺术技艺、印泥制作技艺、顾绣、松江丝网版画等,展示了上海本土特色民间技艺的工艺流程、技法、材料和制作工具。以实物、图片和影像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呈现了上海民间艺术独有的都市海派特征和创造活力。
日前,由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和上海音协主办的“安全你我他 幸福伴成长”2024上海市优秀原创校园歌曲“校园行”展演在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活动集中呈现了《童年的路》《当音乐剧遇上校园歌曲》等一批师生原创的安全文明歌曲。活动还遴选了一批“校园歌曲推广使者”,将陆续把校园歌曲分批送进本市各中小学校。
近日,“海派书画创与行——上海书画院践行与发展座谈会”在市文联举行。与会人员以上海书画院30年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围绕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海派书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中汲取精华、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展开讨论,为书画院的未来发展把脉定向、提出举措、厘清思路。
近日,电影《父亲在远方》观摩交流会在文艺会堂举行。活动由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文学艺术院和上影演员剧团共同主办。电影《父亲在远方》根据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上海人姜万富在边疆治病救人、无私奉献43年的真实故事改编。影片主演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达式常,《父亲在远方》出品人赵杉,知名演员王维维、孙清,蒙古族青年演员贺根启尔等
日前,由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指导,上海文学艺术院、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主办,虹口区文联协办的“艺行上海·红色浪潮”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持续展开。活动以虹口区四川北路及其周边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切入口,由来自音乐、电影、戏剧、美术等不同领域知名艺术家分头引领艺术爱好者,以沙龙分享和城市行走相结合的方式,寻访相关历史地标,见证上海文艺工作者用文艺的力量高擎民族精神炬火、凝聚前进磅礴力量的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