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殷切希望和全面要求。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6个方面,为职业教育领域培养时代需要的大先生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4年9月
摘要: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宣传形式空洞化、呈现方式机械化、职教元素缺位化等问题,原因在于未能对教育家精神在不同教育领域的适配性进行组成元素的深度挖掘与本质内涵的多维阐释。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在职业教育领域弘扬“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教育家精神时,存在“职师”信念、“职师”情操、“职师”技艺、“职师”仁心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家精神“职教拼图”,并形成了
摘要:职业教育援疆是落实国家治疆方略,推动新疆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援疆理念也从“资源输血”“经济推动”走向“特色发展”,充分挖掘新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潜力,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进行特色化建设,以特色带动整体,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基于特色发展理念,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开展了职业教育援疆支教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两核三重三层”的援
摘要:文章从农业职业教育创新育人的视角,分析了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人才匮乏、综合素养不高,产教难融、科创动力不足, 体系不全、育人模式滞后等困境问题;基于“项目+平台”,探索了“文化引领、‘双融’驱动、校村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了“耕读立德、产才融合、多元协同”的创新育人模式。以期为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培育创新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推进策略。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双融
摘要: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有利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在研究新农科建设对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提出的新内涵、分析其面临的新困境基础上,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目标、原则、内容、主体和举措五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职“12345”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培养新农科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与指导,为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摘要:职业教育的类型特性决定了其与乡村文化振兴是耦合共生、互融互促的关系,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是职业教育的关键责任。文章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梳理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联系,剖析了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以贵州民族地区乡村为例,提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有益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振兴;实施路径;贵州民族地区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于促进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关键点在于提升脱贫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文章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相关研究,提炼出脱贫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及分析框架,包含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能力、社会资本水平等三个维度。基于此分析框架,立足于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以贵州省为例,对脱贫农户开展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厘清共同富裕背
摘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适应区域产业发展,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工作岗位视角把握现场工程师的基本内涵特征,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从标准、资源、载体、师资、评价五个维度,构建标准引领、供需契合、协同共建的人才培育体系。具体包括多方协同制定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多方共建教学场地资源和项目资源,以中高本协同一体化培育体系为载体,以结构化教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承担着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动力支撑。高职院校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学校和县域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高职院校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高职院校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困境。应积极探寻高职院校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宏观层面上,多措并举,构建学校和县域发展命运共同体
摘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双师型”卓越职教师资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智能制造的技术变革、职业教育的内涵变化、职教师资学历的多层次发展引发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的需求变革。重塑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要打破学科限制,从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要求、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内容、搭建柔性可重构的智能制造实践平台、紧密对接区域智能制造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四方面进行
摘要:参照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发现教学能力比赛对教师数字素养的五个维度分别起到激励、需求、实践、规范、引领作用。结合职业院校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的情况,发现存在参赛思想功利、参赛教师比例覆盖有限、专业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及日常教学去比赛化等现实困境,不利于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文章从比赛主办方、职业院校、教师自身三个层面分析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期有效实现通过教学能力比赛促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在缅甸社会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缅甸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主要由政府技术高中、政府工业学院和政府技术学院承担。在教育系统之外,国际合作办学、政府职业培训中心和私立职业学校也是缅甸职业教育的特色。缅甸政府主要通过国家立法、国家资格框架与国家认证、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管理职业教育。缅甸职业教育发展给我国的启示:一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应以国家合作发展
摘要:职业导向教育旨在促进学生职业定位和选择能力的养成,对所有学生成功过渡到升学、培训和工作具有指引作用。德国各联邦州在遵循KMK关于职业导向教育总体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职业导向教育准则和细化措施,由各学校负责具体执行。从实施方式看,德国普通中学的职业导向教育主要通过系统的职业导向课程与校内外职业实践活动来落实,具有多主体协同服务、全过程循序发展、信息化手段推进及差异化全纳包容等特点。 关键
摘要:挪威高等职业教育秉持提质为本的理念,在提升教育质量过程中,历经了探索期、发展期、深化期三个阶段。为适应经济转型与全球竞争,挪威构建出加强产需对接、实施灵活教育、推崇国际合作的质量创新战略框架,并在这一战略框架指导下开展一系列实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卓越中心”。“卓越中心”通过优化教育内容、能力本位学习、协同多元合作、完善院校治理等路径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借鉴挪威经
摘要:20世纪初,皖西北地区的蚕桑业处于自发阶段,蚕农从业规模小,且只凭经验饲蚕,无有改良,故收益低下。后来,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皖西北地区兴办了一批蚕桑学校,试图通过蚕桑教育与社会直接联系的方式,促进蚕桑业的改良与推广,进而振兴皖西北蚕桑业,增加地方农民收入。这一时期的蚕桑教育还具有不稳定性,学校时有停办,影响了正常的蚕桑教育节奏。尽管如此,皖西北地区的蚕桑学校仍然促进了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