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形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开创,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发展规律提供视角,解释其为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发展市场经济等关键问题,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内在动力并规定发展方向和规律。唯物史观五形态与三形态理论构成中国式现代化中社会主义逻辑与市场经济逻辑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逻辑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政治取向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等13个分类强国目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强国建设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可靠保障,二者具有高度统一性。网络强国建设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主要包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助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推
摘 要: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史前巴蜀地区的精神文明演进特征逐渐明朗。本研究聚焦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初期,探讨两地精神文明的地域性特征及其复杂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共仪式和巫术祭祀活动日益丰富,崇拜对象从自然神逐渐转向祖先神,而大量装饰品的出土则反映了先民审美意识的提升。通过对巴蜀上古遗址的比较分析,可见当时先民的精神文明发展及其彰显存在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差异,反映了两地不同发展水平的精
摘 要:数字时代公共服务理论基于对新公共服务理论、数字时代公共服务实践的研究生成,是我国数字政府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数字政府治理的关系历经两大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数字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程度随数字政府治理水平提升而上升;第二阶段,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上升助推数字政府治理水平上升。优化我国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数字政府治理关系的总途径是:借助倾斜性政策有效增强扩散效应,稳步提
摘 要:利用抽样调查数据,采用探测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政府公租房政策对外来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作用路径和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租房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配租过程、租金、物业、小区环境等)对提升公租房社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效应最大,其次是公租房建造制度(包括建筑质量、装修等),公租房规划设计制度(包括选址、面积、配套设施等)的影响相对较小。当前,优化物业
摘 要: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于中国2014—2022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指数进行量化评估,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一方面,在国家、区域和城乡层面,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和城乡间仍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持续提升,经历了“极度失调—濒临失调
摘 要:再制造可以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因此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且产品质量对消费者购买再制造品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构建三种供应链博弈模型:政府采取直接补贴政策、政府采取质量补贴政策及政府不采取补贴政策模型,以探究政府补贴政策对再制造供应链碳排放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生产单位再制造品和新产品的碳排放比值较低时,政府采取的两种再制造补贴政策,均可以降低供应链的碳排放;政府提高固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中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选取重庆作为研究案例,从中老年人的视角出发,探究生命价值观对心理资本的影响,以及价值共创行为和旅游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构建了康养旅游的心理资本模型。研究发现:(1)生命价值观积极影响中老年人的康养价值共创行为;(2)生命价值观、价值共创行为积极影响中老年人的康养旅游体验;(3)价值共创行为、旅
摘 要:为探讨旅游目的地农户生态环境认知对旅游参与意愿的影响,基于ABC态度模型理论,从可持续旅游认知和生态旅游认知的视角,通过检验旅游支持态度的中介作用,构建农户的生态环境认知对旅游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农户的生态旅游认知、可持续旅游认知和旅游支持态度对其旅游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目的地农户的旅游支持态度分别在生态旅游认知、可持续旅游认知和旅游参与意愿的关系中起中介
摘 要:智能时代对新闻生产的时效性、客观性、报道模式及专业价值观提出挑战,要求地方高校改革新闻传媒教育,重点在于加强学科交叉、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新闻专业主义和人文素质。具体改革措施包括:(1)倡导素质教育,明确公共传播人才培养目标;(2)构建基于场景同步的核心课程体系,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知识体系;(3)建设高标准、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促进学科与业界的融合;(4)革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