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前 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神,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传统花鸟画在语言程式上高度成熟,物象结构与笔墨结构,意象造型与抽象造型,骨法用笔与书法用笔等,无论哪个方面都很难突破与变革,每个方面都制约着写意花鸟画的语言革新。花鸟画如何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创新?这是一个时代课题,对于写意花鸟画更是时代难题。而七零后的花鸟画画家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现代的视角和
生活在拥有史上两大著名的梅花胜地——大庾岭和罗浮山的岭南画家,或许是出于先天的地理条件优势,大部分都喜好梅花。而我也不例外,以致对一切以梅花为主要题材的艺术样式及历史遗存,我都兴味有加,如购置与梅有关的图册,搜罗梅花纹饰的砚石,庋藏梅花素材的雕版,摩挲美轮美奂的梅瓶,乃至收藏相关的诗文、书画,等等。虽然说不上有深刻的研究,但每得此类长物,便常常摩挲,浸淫其间,寻觅其形制矩度,辨识其器形质地内涵,目
《如水》是阴澍雨老师常用的一枚闲章,这枚印章既蕴含着他的绘画品格,又呈现出他的艺术表达方式;既是他笔墨语言的自然外化,亦是他内在心绪的深情熔铸。 “水”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重要意象,它或奔流而下、一泻千里,或潺潺流淌、温柔静谧,虽然滋养万物、浸润人心,亦可水滴石穿、坚韧有力。阴澍雨老师的笔下既有激流直下的磅礴气概,亦有从容温和的柔美情怀。在阴澍雨老师的艺术道路上,独特的学习经历对他风格形成产生了影
杨珺曾创作了一批花卉,名为“《大吉祥》系列”,虽与此前创作的一批硬卡上的花卉同名,却大相径庭。前作所用硬卡,材料含麻,图像多以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形象为原型,积染痕迹与纸性交融,在视觉体验上具有一种粗纤维的质地感,与花卉形感颇为统一;然新作花卉所用硬卡,纸性光洁,积染不再呈现出纤维感,而是水墨痕迹积累后的润泽与厚度,其花卉形象也一改拙味,转而精于物象真实,但却不是简单的写生,而是将写生进一步平面化后
初学国画时我是从水墨写意入手的。宣纸的洇晕与墨色的玄妙吸引着我,陈淳、徐渭、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家的作品都是我临摹学习的对象。但在平、圆、留、重、变的笔法和破墨、积墨、章法构图的圈子里摸索了十几年,逐渐感到这些膜拜的东西离自己很远,也感到这些技法离我们现在的时代也已久远,我便走出画室,开始尝试直面生活的花草写生。 我对花草的热爱基于童年的生活环境,从小在北方农村的田野里玩耍,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各
人们品评绘画,犹如欣赏一切文艺创作一样,主要在乎作品的艺术质量。艺术作品的质量包括两大要素:一是艺术家的功力,二是艺术家的修养。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有基本的技艺能力——运用点线面和色彩的造型本领以及构图的技巧,方能组织一幅像样的画面。绘画技艺是一种手艺,要掌握它,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有了技艺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但技艺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缺少技艺的人只能是空头艺术家。艺术家的技艺能得以充分发
山花春世界,古木开新境。 六朝以来,中国画的理想境界便是“澄怀观道”。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乃“道”与意境的视觉呈现。而花鸟画,亦在此鸟鸣珠箔,群花寤寐中,奏响悦耳的生命清音,由丰满的色相臻入心灵的至境。于此,映现人的生命与自然相交融并达到自由逍遥的状态,是花鸟画创作的精义所在。其需要在画家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领悟,用诗性语言传递出蓬勃的能量。 花鸟画于唐代独立成科。此时期折枝法的出现
编 前 2024年8月17日,山东籍茶画家田耘的“敬 静 镜 竞 净 境——田耘茶画(成都)综合艺术展”在四川通达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线下线上观者众多,业内业外好评如潮,成为川鲁两地现象级的一次茶文化交流盛会,也是茶画这一艺术形式与“被茶水浸泡的城市——成都”的一次艺术联动,同时也生动诠释了四川文艺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开放包容姿态。 若论茶道之源,很多人会想到四川的蒙顶山茶祖、茶道
皎月在天,风竹曳窗;书案一盏清茗,手头一管老笔,间以古琴在耳,精调水墨,以茶入画;虽夜深人静无客造访,却须衣着整素,不可袒胸露怀,皆因案头一盏清茗在!先师弘正道,茶画绘斯生,吾当足矣…… 茶境无边,无边茶境。 茶,我的斋中清友。 纵观中国画史,以茶入画者不乏其人。唐以前的茶画作品鲜见于世,唐以后至宋元明清,茶画作品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元明清三朝,茶画艺术日盛。诸如唐代周昉的《调琴啜茗图》《烹
应邀参加田耘茶画(成都)综合艺术展,这是一个格调清新淡雅、人文情怀浓厚、绘画风格别具一格的文人画展。 田耘是一位来自山东的优秀中年画家,我关注他是从他的两本画册开始的,一本是《田耘茶画》,另一本是表现禅茶一味的《田耘茶画:佛说》,这两本画册让我了解了他20年前,以“茶画家”身份在画坛江湖一路打拼的创作历程。田耘先生长期致力于茶画艺术及孔子系列作品的研究和创作,他画茶、画禅、画和尚、画仙风道士、画
绘画既是对现实生活相貌的摹写,也是画家生命体验的外显,更是对物质存在的超越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充沛和审美表达的丰盈的追寻。如果一幅画作,让人不知所云或心绪紊乱,或者了无新意和情趣,这种作品就很难给人以哪怕些微的审美触动,遑论其艺术品味和价值的体现。田耘的茶画虽布局简洁,留白较多,却给人以丰富想象和再造空间,在其营构的意境里体悟到一种宁静的张力,以画面人物、山水、茶香之静,弥漫氤氲出从画幅中扩散开来的一
观看了在四川通达美术馆举行的“敬 静 镜 竞 净 境——田耘茶画(成都)综合艺术展”,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具有新文人画的典型特征 田耘的茶画属于文人画,或新文人画,其画含蓄而内敛。研习古人习作,尤其得益于多用变形夸张手法、作品意境高古的陈老莲(洪绶),吸收其形式的特点又融入了自己的品格。笔下的人物算不得美,甚至还不太符合真实的比例,但是,正如青藤画派鼻祖明代徐渭(文长)所说“不求形似求生
“世无陆鸿渐,茶为日用清饮,不能如此之广;世无圆悟克勤, 茶为精神妙用,不能如此之深。”茶圣陆鸿渐(陆羽),以一己之力将茶从山野之饮提升至文化之高度,使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清雅之物; 而圆悟克勤禅师,则以禅心悟茶,将茶道的精神内涵推向了更为深妙的境界。 淄之桓台田耘,以“茶画 ”问道,孤诣二十年,将茶之形、茶之色、茶之味,与禅之意、禅之境、禅之心,凝于笔端,绘制成画,开辟了当代“茶画 ”艺
好的艺术作品是值得用心去读的。田耘的茶画不仅吸引了我用心去读,读过之后还忍不住有话想说。 在中国绘画的浩瀚长河中,每一位艺术家都试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留下印记,而田耘先生则选择了以茶为主题的艺术创作,这不仅是一种题材的选择,更是一种文化态度的体现。从雅安蒙顶山上为茶祖吴理真所画的画像,到今日在成都这座泡在茶盏里的城市举办个展,田耘的茶画艺术已经走过了二十载春秋,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题
田耘,字子耘,生于1968年,山东淄博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师从李孝萱,后两次入北京荣宝斋深造。现为中国民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委。 田耘先生,既是一位著名茶文化学者,又是一位卓越茶画艺术家。已发表《论茶为“国饮”,兼议中国茶道》《中外茶艺术的历史展示及其多样风格》(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第九届高峰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通览作者田耘的茶画艺术展陈,聆听其作品学术研讨,品读其艺术人生故事,在领略画作之中的静气、和气以及书卷气的同时,特别感慨作者的处世之道和泅渡之心。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以心渡画,以画渡人。这是笔者对田耘茶画综合艺术和其人的通感,因画识人,因人结缘,因缘参悟,一见如故。 出世与入世 田耘从事茶画艺术创作二十余年,缘起齐鲁故地,根植南粤鹏城,花开首都北京,香飘巴山
书法,从中国数千年的人文传统中滋长而出,不仅记录、书写历史,而且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蕴含着中国故事、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高校是推动书法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创立了近代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开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之先河;1979年起,浙江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先后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19
何应辉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 四川师范大学成立书法学院,适应了四川这个大省发展书法学校教育的迫切需要,对于我省书法艺术在青年中持续繁荣,大力发展传承与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都具有重要意义。使人深感欣慰的是,书法学院自开办以来,已经在社会服务与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热切期盼学院全面夯实专业基础,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认真总结经验,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评审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多次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权威展览,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教材10部。 书法是造型艺术,它通过对不同文字造型和位置安排,在纸面上呈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书法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四川省李白研究会理事,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参与、主持国家级、省级等课题6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书法著作、教程4部,参与编写国学读本8部。 集字,是书法学习过程中从临摹到创作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都会经历,北宋书法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书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艺术学(中国画与书法专业)博士,北京大学书法理论评论人才班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副秘书长,成都市文联2023年度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学术论文曾荣获四川省第五届书法理论研讨会优秀奖。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草书作品展览等。 今天的书法专业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篆书与篆刻委员会委员。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八、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览,全国第九届楹联书法作品展等,在省部级及以上书法展赛中获奖十余次。 书法以文字为载体,自然离不开对文字的点画结构、字形空间的观照。然而,一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四川省青少年文联书法专委会会长,四川省民盟书画院常务理事,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暨楷书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锦江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京师印社副社长。 任何点画的书写都包含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基本动作,“逆入回收”所讨论的重点是其中起笔和收笔的问题,是从宋人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笔法理论中总结而来的。其字面意思是讲起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美术(书法)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万州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展首届四川省高校书法学专业教学成果展、守正·拓新——四川省首届高校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书法名家邀请展、“翰墨锦江 丹心颂党”锦江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书法篆刻作品展;论文《万州〈西山碑〉书法艺术及其文化价值研究》入选重庆市第十届书学讨论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美术(书法)硕士研究生。作品曾荣获四川省第三届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专业毛笔组一等奖、2023年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类二等奖,入展2022年首届四川省高校书法学专业教学成果展、2022年成都市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艺术展览。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我深谙此理。大学本科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美术(书法)硕士研究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眉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荣获守正·拓新——四川省首届高校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第二届巴蜀文化艺术展三等奖、2020年山东省高校书法专业师生作品展二等奖,入展传承与创新·四川省第四届临书临印展、淡妆浓抹——眉山市首届妇女书画作品展等。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平正”“险绝”“复归平正”三个阶段。从儿时学书起至今,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美术(书法)硕士研究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展守正·拓新——四川省第二届高校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四川省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四川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四川省第二届行草书大展、第六届“翰墨天府”书法作品年度展、“生如夏花”绵阳市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绵阳市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学书以来,吾常痴迷于王铎。启功先生曾云:“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美术(书法)硕士研究生,成都市锦江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全面兼修,擅长楷书、篆书。作品曾荣获四川省2022年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四川赛区大学生组(软笔)二等奖、四川省第三届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专业毛笔组三等奖,入展守正·拓新——四川省首届高校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 通过垂阅古籍名著、研习临摹、苦学钻研来夯实书法功底是书法创作的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美术(书法)硕士研究生。书法主攻楷书、行书,专攻苏轼行楷,同时广泛临摹学习其他书体。篆刻主攻南北朝将军印风及古玺印风,沉迷刀笔之乐。 我的书法学习之初并无常师,不得门道,2022年考上川师书法专业硕士之后,师从王兴国教授,开始全面系统学习书法专业技法及理论知识,真正意义上开始学书之路。 来四川之后,被四川历史名人苏轼所吸引,并将其确定为未来书法学习的主攻方向。我先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美术(书法)硕士研究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数篇,书法作品入展省市级等大型书法展览十余次。 一撇一捺,人字易成,人字难写,体悟一生。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已经接近尾声,一笔一划之间,时光悄然流逝,不仅让我认识到书法之大,亦给了我许多人生之理。 拙作隶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选抄,以汉隶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首届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创作以魏碑楷书为重点,旁系篆隶。作品曾入展出新意于法度·四川省首届正体书法作品展、守正·拓新——四川省首届高校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我的楷书作品《节录元赵孟頫〈松雪斋题跋〉》是以《张黑女墓志》为主要基调创作的。创作前我进行了《张黑女墓志》的通临,以求最大程度地得其法度。古人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首届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研究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创作以行草书为研究重点,辅以篆隶。作品曾荣获守正·拓新——四川省第二届高校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入展“李一氓杯”第二届全国书法大赛、守正·拓新——四川省首届高校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黄河风情”全国书画展。 在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中,行书以其流畅的线条和富有节奏感的笔触,独树一帜。它不仅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书法学专业本科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荣获第四届四川省大学生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暨川渝首届书写能力竞赛大学生专业毛笔组二等奖、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手工篆刻大学生组三等奖,入展第三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美术奖优秀作品展、首届四川省高校书法学专业教学成果展、守正·拓新——四川省首届高校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余自学习书法篆刻,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首届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展俊采星驰——当代书法理论评论家提名中青年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四川省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东坡曾言:“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文学由是,书道亦如。今观余习书四载:初以逞才炫技为荣、穷尽表现为耀;后读老庄之“虚静”、佛家“无生”之境界,乃深谙书法之道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书法学专业本科生,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荣获第四届四川省大学生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暨川渝首届书写能力竞赛大学生专业毛笔组二等奖,入展首届“松风阁”杯全国书法展、四川省第十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第二届巴蜀文化艺术展、第五届“翰墨天府”书法作品年度展、“渝崃愈好”——2023邛崃·南岸文化艺术作品主题展等。 拿笔数载,真正让人舒心的就那么一瞬间。不知何时起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首届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展守正·拓新——四川省首届高校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出新意于法度·四川省首届正体书法作品展。 本科四年的学习,不能说我在书法上有多深的造诣,只敢说刚刚入门。从大一的懵懂天真到如今对书法有了基本的理解,书法馈赠于我的已经远超来时的期待。本科前两年,我主要以篆书创作为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书法学专业本科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龙泉驿区书法家协会会员,龙泉驿区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荣获四川省第十届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当我沉浸于书法作品的创作中时,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我与笔墨纸砚的独特世界。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与专注的力量。每一笔的落下,都需要全神贯注,斟酌着线条的走向、力度的轻重,稍有偏差便可能打破整体的和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首届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主攻东坡行书、魏碑。作品曾入展出新意于法度·四川省首届正体书法作品展、四川省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书法,于我而言,不仅是一种技艺的磨练,更是一种心性的修行。每当我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头脑中的万千思绪都随着笔尖在纸面的缓缓滑动而一点点平静。 如果说临摹是与古人进行
出生于中国台湾,90后魔术师。 2018年获得FISM世界魔术大会近景魔术总冠军;2019年获得《亚洲达人秀第三季》总冠军;2021年参加《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表演魔术《魔幻嘉年华》;2022年参加《2022年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2023年担任《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相声《我的变、变、变》的魔术指导;2023年获得英国
在浩瀚无垠的艺术海洋,魔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一席之地。它不仅以神秘莫测、奇幻绝伦的姿态攫取了观众的目光,更以其背后融合心理学、物理学、表演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艺术形式,带领观众体验那些超越常规认知、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奇迹。而我的人生,亦如一场精心编排的魔术,充满了奇迹、挑战与成长。 一次邂逅 一生热爱 我与魔术的缘分始于高中时期一位朋友的表演。那时,他每天都会变纸牌魔术给我看,乐此不疲。而
……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向心力,赋予了中华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从容姿态,是推进“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拥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艺术形式和审美趣味,蕴含着中国人观照世界的方式和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作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从业者,我们有责任传承并创新中
深入传统,沉潜涵泳。传统艺术的语汇,是当代有志于从事工笔画创作的学人绕不过去的高峰。十年磨剑,我扎进传统工笔绘画的名山孜孜以求,临摹宋代花鸟,并做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如此数年,我掌握了一手过硬的传统线描功底,以及纯正的审美品位。及至师从“动物走兽名家”王申勇先生和“花鸟画名家”郑雅风先生之后,我的艺术观念又进入了新境:不是简单地学习老师们的绘画技法和表面效果,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治学方法、创作思想和
在中国画的创作天地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大师心灵相通,与山川草木共同呼吸。每一笔勾勒、每一墨晕染,都是我内心深处对美的无尽探索与独特诠释。 于我而言,创作中国画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它让我学会了静心,学会了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片宁静之地。我尝试着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致相融合,用简洁而富有张力的线条勾勒山川的壮阔,以淡雅而层次分明的墨色描绘云雾的轻盈与变幻。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在成都高新区这片涌动着活力与创新的土地上,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怀揣着深深的自豪与沉甸甸的责任。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神圣主题如同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我深刻认识到:成为一名艺术家型的教师至关重要。 工作之余,我以绘画为笔,记录记忆深处的人或事。那些画面,是岁月留下的珍贵印记,尤其是短暂的德格支教经历,更是在我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那里的孩子们,眼神纯真可爱,仿佛是
艺术,是一种超越言语的表达,如同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唤醒沉睡的灵魂,点燃思想的火花。罗丹曾说:“艺术是大自然映现在人间的东西,重要的是要好好磨镜子。”作为一名中小学美育教师,我肩负着启迪智慧、塑造灵魂的神圣使命。在这条艺术教育的征途上,我深知,唯有不断磨砺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方能在艺术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赖雪梅和刘丽两位导师的引领下,工作室不仅是我艺术探索的灯塔,更是汇聚团队智慧
岩彩,这一承载着古老智慧与自然之美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材质魅力与丰富的色彩层次,在当代艺术舞台上绽放异彩。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不仅将岩彩艺术的精髓融入个人创作,更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之中,让岩彩画成为学校的艺术特色。 在个人的艺术探索之路中,从《城市秘境》的具象描绘启程,经由《独具慧眼》的立体呈现,再到《忆中东郊》的半抽象半写实表达,每一步都见证了我对岩彩艺术的深刻理解与不断创新。这一系列作品,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旅行摄影,喜欢观察大自然细微的光影变化,这让我更加敏感得察觉到自己的心态起伏,也提醒着我在绘画作品中的留白处理,同时启迪着我给自己的生活留白。 正如前几年,和家人去西岭雪山游玩,见到雪山山顶常年积雪,相比于树木葱郁的山峦,雪山显得棱角分明,有着无可比拟的磅礴气势,于是我立即用镜头记录下了大大小小的雪山,回家后以国画的方式将摄影作品里的雪山描绘得气势雄伟,并与光影形成鲜明的对比
黑白木刻版画,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始终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艺术家。这种艺术以其简洁明快的线条和强烈的对比效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而它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视觉效果上,更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艺术家们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精细的刀法,将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浓缩在黑白两色之间。无论是描绘社会现实,还是传达个人情感,黑白木刻版画都能以其独有的方式,触动观者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我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始终坚信艺术是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赖雪梅老师的引领下,我有幸深入接触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两颗璀璨明珠——写意花鸟画与岩彩画,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华艺术的深邃哲学与非凡美学。 古代中国,人们视自然万物为灵。花鸟作为自然界的精灵,常被赋予吉祥、美好的寓意。写意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以简约的线条和墨色,勾勒出花鸟的生动形态
作为一位兼具教师与母亲身份的创作者,我喜欢以孩子为主题进行创作。看着那一幅幅画着孩子的作品,仿佛在翻阅一本独特的成长日记。他们的一颦一笑、每个成长阶段的行为变化,这些生动的细节都激发着我的创作灵感。在描绘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感慨孩子世界的纯真和美好,这种纯真在成人世界中逐渐消失。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创作重新找回那份纯粹的感觉,表达对纯真的怀念与向往。 创作过程无疑也是一场见证生命奇迹的旅程。
当我站在那片被阳光染成金绿的田野前,手中的画笔似乎成了我与自然对话的媒介。那一刻,我明白了为何自己会对风景油画有如此深厚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心灵与自然沟通的桥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让心灵得以在绚烂的色彩中舞动,让情感在每一笔一划中流淌。 创作风景油画的过程,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架好画布,那些平凡或是壮观的自然景色就成了我的灵感源泉。我喜欢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
在艺术创作之时笔者倾向于采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技法精髓。在画布上,运用流畅与顿挫的线条,铺陈对比与和谐的色彩,以及巧妙布局构图,营造出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不失细腻情感的艺术空间。 笔者来自福建闽南,作品多关注身边的人与物,用意象或表现主义的手法,通过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对惠安女精神特质的独特理解。日常创作中更多的是沉浸于自然的怀抱,深入体会生活的细微之处,这些都是我创作灵
关于《小莉小莉》系列创作,我更加注重在水性材料堆叠所呈现的效果背后捕捉真实感,致力于在虚实之间寻找、建立真实。这个真实感不是写实,而是对身边事物真实的感知,真实情感的表达以及和观者真实的互动。在层层叠叠的水性材料下,是我对自身成长、生活环境以及周遭人物景象的表达。 创作中,我尝试着在虚实之间感受理性与感性的碰撞。这些作品也代表着每一个不同阶段的我,我和她们一起成长。我希望能成长为一个包容、坚韧的
工笔画,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意境,将我引入一个细腻而丰富的艺术世界。我热爱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因为其美轮美奂的画面,更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让我深切触碰到中国文化的深厚脉络与独特韵味。我热衷于通过工笔画,构筑一幅幅清新脱俗、静谧唯美的画面,以此寄托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无尽热爱与崇高赞美。 工笔画讲究精细和工丽,但绝非简单地复制自然景致,亦非对某一瞬间的机械再现,而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传达。在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始终认为,艺术教学不仅是传授技巧,更是激发孩子们内心创造力的过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也从未停止过对自我艺术修养的提升和追求。每次假期,便是我沉浸于艺术创作,寻找灵感与自我提升的宝贵时光。 我的专业是国画,以工笔重彩为主,它大量使用矿物色等重彩颜料,使画面呈现出浓郁的色彩效果。以工业题材作为主题的创作中,工业场景内的机械设备、生产线、工人身影等元素,都是工业绘画常见的表现
油画中的每一抹色彩对我而言,不仅是颜料与画布的接触,更是心灵与世界的对话。我在画布上描绘那些能触动灵魂深处的色调,试图用它们讲述未曾言说的故事。 我的画面中,常出现动物的形象。在我看来,它们犹如跃动的精灵,赋予作品无尽的生机与趣味。油画作品《走,看世界》中,我将自然界的宁静和谐与生命的渴望融为一体。画面中,绚烂绽放的鲜花,展现了自然界的丰饶与美好,象征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收获的喜悦。这些元素构成了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不论是学习、教学,还是创作,都让我懂得从表面看到内在,也让我不断地剖析自己,深化自己。绘画,这一古老而又充满魔力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表达情感、记录生活、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曾经我以为,创作只属于那些知名艺术家,殊不知,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我们的每一天其实都可以是创作,而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对自我的疗愈。就像是呼吸一样自然而然地存在于我们之间——与学生,与自己,与我们的思想。
在进入到高新美育的大家庭后,我被赖雪梅-刘丽名师工作室团队中“向艺术家学习”的气氛感染,在工作室伙伴们的鼓励和引导下参与了国画与书法技能小组,开始书画艺术的学习之旅。 篆书作为汉字书法最古老的字体之一,以其独特的线条美感和古朴的韵味著称,笔画圆润而富有力量感,结构均衡且对称,展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理解与审美追求。其代表作品《峄山碑》,便是篆书艺术的典范,以其高度的规范化、结构严谨、线条
作品《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采用了宣纸横幅的表现方式。创作题材是基于对自我精神空间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内在心理状态的记录。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种种情绪,但多数情况下情绪并没有得到及时宣泄,从而它们被积压堆叠于个体的内心世界中,最终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奥地利艺术家Edith Kramer基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提出了“艺术即治疗”的观点,在她看来,艺术创作可以疏解大脑潜意识中负
我于2018年跟随赖雪梅老师没骨画课题团队学习国画,在赖老师课题团队带领下我开始对国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没骨为起点开始了国画旅程。作品《蓉城物语》是色彩与情感的交响。它以非洲芙蓉为主题,成都又称“蓉城”,此非洲芙蓉虽不是成都芙蓉,却有着共通之处。正如我虽不是成都人,却在这包容性强的成都扎根,成为新一代成都人。作品通过红与蓝的冷暖对比充分表达了对成都这个城市的热爱与赞美。国画重彩创作,对我而言,不仅
书法与绘画,宛如艺术天空中交相辉映的两颗璀璨星辰。在沉浸于书法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领略到了无尽的美妙与深刻的感悟。 书法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当我提起毛笔,蘸满墨汁,在宣纸上游走时,仿佛能听到千年前古人的低语。每一个笔画,无论是中锋的沉稳、侧锋的灵动,还是逆锋的苍劲,都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从楷书的端庄规整到行书的行云流水,再到草书的狂放不羁,不同的书体就像不同的人生态度。在创作楷书作品《人生若只如初
传统曲艺的音乐伴奏与传统戏曲的音乐伴奏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倾向于使用具有特色的“上手”乐器进行“跟腔”或主奏,其他乐器则随机应变地进行“垫”“托”“衬”。这一特点至关重要,要求伴奏者不仅要具备全面的技术能力,还要具备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伴奏经验和广博的艺术修养,以随着演唱者的情绪变化,奏出其风格韵味。 曲艺伴奏形式,一般是指用各种乐器、表演道具等,为演员的表演烘托气氛、渲染效果并提升其艺术魅力,同时
时间也证明,一时的热度不能成为经典永恒的凭据。这才过去一年不到,已经很难再听到《罗刹海市》这首歌,说明当时的高热度,仅是一股社会热潮罢了。这不是刀郎自身的问题,他依然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歌手,但是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曲艺坐守传统经典曲目这座富矿,创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根植传统,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作品。 2024年9月21日,刀郎在成都举行了复出的第一场线下演唱会,现场座无虚席。这种阔
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发展,作为民间艺术,巴蜀盘歌必须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道路。 巴蜀盘歌,又称“开江盘歌”“长岭盘歌”或“大梁山盘歌”,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的一种地区传统民歌形式,是当地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演唱的一种民间歌曲。盘歌通常以男女对唱的形式呈现,并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歌词采用当地方言,富有地域特色。盘歌是开江县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体
蓉漂亦容漂、心安即吾乡。《幸福成都》从历史至当今、从自然到人文,细腻地描绘了这座城市历史的厚重感、现实的活力感、未来的期待感,生动记录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松弛感,既反映了其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又洋溢着现代都市的活力与激情。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千年蓉城,从李白、杜甫到巴金、马识途,虽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但文人墨客对成都的赞誉可谓永恒。40岁前,我眼里的成都是物华天宝、人
川江号子对当今艺术创作有着重要价值。它通过独有的音乐语言和表演形式,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连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丰富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川江号子是一种流传于长江上游地区的传统民间音乐,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船工们的真实生活写照,是长江上游的航运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以来,便不断在巴蜀地区船工们中交流、传播、发展和变化。本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