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个必须坚持”分别对应于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的群众史观、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和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学理性贡献的角度深化对“六个必须坚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掌握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 关键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赖要素投入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社会各界逐渐重视环保问题。差异化环境目标约束作为中国式环境规制,为不同城市差异化缓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供了政策支撑,推动地方政府行为呈现出协同与竞争交织共存的新特征。基于2006—2021年间我国249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来检验差异化环境目标约束对城市经济高质量
摘要:理论上,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发挥,但是,地方数字经济竞争对国内市场统一的影响并不确定为正。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我们测算了地方数字经济竞争指数,分析地方数字经济竞争对国内市场统一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数字经济竞争显著减轻了市场分割, 有利于国内市场统一,地理区位不同导致上述影响产生了异质性效果。机制检验表明,区域数字鸿沟是地方数字经济竞争影响国内市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待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持有不同的策略思想,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务实性的转变。如,马克思针对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了不同的策略思想:他主张以革命暴力打碎拥有强大官僚军事力量的法国资本主义国家机器;他主张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夺取和掌握英国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以及资本家的财产;他赞扬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美国总统。列宁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策略思想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发生了务实性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的精辟凝炼和精准概括,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话语权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历史维度看,党秉持初心守正创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高水平陷阱”、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范式及“中等收入陷阱”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条条框框束缚的
摘要:奥斯汀的“以言行事”揭示了语言具有行动的属性和效应,成为语言哲学的重要命题。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使自然语言成为人机交互的界面,形成了人“告诉”智能机器替自己完成种种任务的人机结合的“以言行事”。随着大模型功能的强大,它可以为人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人言+机器做”的技术性以言行事也将越来越普遍,使得哲学必须关注和研究这种新型的以言行事,考察它对奥斯汀的以言行事在内涵上的丰富与拓展,并探究它对语言哲
摘要: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主流叙事可分为三类,它们在不同层面上陷入了思维陷阱:“能力超越式取代论”将人的本质和尊严归结于特定行为能力,进而担忧人工智能超越了专属于人的能力,这是以物化思维理解人的尊严;“技术失业式取代论”局限于特定社会形式来思考人类的社会存在方式,非历史地思考和应对技术失业问题,陷入了工作拜物教;“物种灭绝式取代论”指出超级人工智能带来的“存在论危险”,但需要明确其核心意义在
摘要:“将qiāng进酒”音义之争引发的“蝴蝶效应”, 是部分音韵学人强制推行“全部以今音读古诗”, 致使部分“古诗不古”以及“美诗”退化为“非诗”:无韵、无律、无诗味。如何在“音韵学+诗学”的协同规约下,进行杜甫式“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协同研辩,坚守“汉唐古体诗有韵、唐宋格律诗有律”的“诗味今读”,成为汉唐以降古诗今读全部问题的根本所在。现有辞书并非全部韵读标准,一些真正的韵读标准尚有遗漏,亟待
摘要:冯至的历史小说《伍子胥》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诗化叙事、哲理小说和“复仇”或“抉择”主题等三个方面展开,但其空间诗性亦即以空间进行艺术架构的特征及其功能却很少被研究者们关注。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伍子胥》的空间诗性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小说在叙事动力、空间赋义与主题表达等方面的艺术机制。空间在叙事结构上推动了叙事前进,成为《伍子胥》故事情节的发生器;溧水、江上、坟墓、集市等空间意象,使小说具有乌
摘要:王安石和苏轼都接受了《维摩诘经》的影响。其相同处有三:一是“出家在家不二”的生活方式;二是处在人生低谷时,对《维摩诘经》的认同最深;三是接受此经不改儒者底色。其不同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引述《维摩诘经》的文字有所不同;对二人的思想与创作影响也有区别。王安石接受此经思想影响,不断解脱缠缚,走向自由;早期诗风多瘦硬,至晚年渐趋清新自然。性格外向的苏轼接受《维摩诘经》的影响,时常提醒自己要静默“无言”
摘要:五四前后,“儿童”概念所内含的现代性特征引起了作家的普遍关注,作为重要意象被迅速纳入到从白话诗到新诗的变革体系中,成为诗歌建构现代美学品格的重要元素。在五四文坛的话语实践中,“儿童”与民间、韵律和白话的天然联系不仅为新诗的现代表达提供了资源借鉴,其蕴含的启蒙新质也为“人”和“新人”主题展示了新的价值可能。以“儿童”为载体,五四新诗对如何“为人生”、创作出“真的文学”有过不断调整和形式探索,其
摘要:现代艺术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融与创新不仅能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活力、拓展传承渠道以及增强文化认同感,还可以丰富艺术设计内涵、推动艺术创新以及增进跨学科交流和跨学科融合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文化素材与灵感源泉,现代艺术设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与创新的过程中,应遵循活态传承的理
编者按:严格来说,16世纪以降,世界历史才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也是世界历史逐步迈入现代化的开端。从全球史的视角来观察16世纪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提供诸多新识。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世界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广泛而重要的跨国家和跨民族的联系、交往与互动,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群通过接触,在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均存在
一、市场经济与近代化/现代化的展开 早在1994年,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开拓者和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奠基人”的罗荣渠先生(1)就发出了这样的呼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关注的大课题是什么?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中国史学界关注的新问题是什么?是从‘现代化’的新视角对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经历的社会巨变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2)。 在中国,“现代化”这个名
北宋张载《西铭》的宗旨是阐明儒家的宇宙本体论,具体来说,即“一本万殊”“民胞物与”的观念。其意涵为何,关涉对于中华文化特质的理解以及与西方文化特质的比较认知。虽然治思想文化史的学者对此多有研究,但其中两位学者的探讨尤其值得注意,一是何炳棣借由研究《西铭》提出,秦汉以降儒家的宇宙本体论是宗法模式的。(1)这需要进一步讨论《西铭》与后世宗法、宗族问题的联系。二是吕妙芬对于《西铭》诠释史变化的厘清,她发
我在二十多年前首次提出清代财政的“近代转型”或财政的“近代化”以后,陆续有多篇文章探讨相关问题(1)。这些探讨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2000年前后,主要是提出问题和建构框架;二是在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财政转型与国家财政治理能力研究”前后,主要是对一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揭示。近十年来,晚清财政的转型或近代化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学界有不少研究成果,有些成果可以参考。晚清财政的转型或近代化,就
摘要:公民权利质量保障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法治思维与公民权利质量之间具有逻辑上的相关性,这决定了法治思维在公民权利质量保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公民权利质量保障的主要问题是公民权利的构成性质量、调适性质量和意义质量均有待改进和提升。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和权利行使能力不强,国家权力在保障公民权利中的功能发挥有待强化以及公民权利行使的制度供给有限,这些原因均与
摘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产生的新型国家出资公司模式,新《公司法》设专章“国家出资公司”首次对此类公司进行了立法规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具有出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完善公司独立董事选任制度,是确保公司治理制度发挥实效、保护异质性出资人利益、实现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理性需求。确保多元出资主体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正当权利,应在提名、选任独立董事时明确保护非国有出资人提名权、设立非国有独立董
摘要:司法财物省级统管是适应司法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在大一统的政策制度背景下,中央的改革要求、地方经济社会以及司法发展现状共同塑造着各地省级统管的框架与路径选择。司法财物省级统管在适用中有着特定的适用场域和运用空间,以区域渐进式推动的路径展开,回应制度要求,新的司法财物管理体制正逐步形成。在司法权与司法行政事务权分离改革目标的统一要求下,各地改革路径在整体上既有结构相似性又有改革发展阶段的时序差异
摘要:政社合作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政社合作的有效性对于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关键意义。以G省H市政府与商(协)会合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为例探讨政社合作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制度规范张力会影响政社合作的有效性,这种制度规范张力具体表现为政府文牍主义与社会组织务实主义、政府制式化运行与社会组织非标准化运行、政府执行力欠佳与社会组织追求高执行
摘要:在“结构-行动”视角下,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呈现出多方面的特征。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要素结构呈现主体从二元到多元的变迁,其间贯穿着规则的多样化以及强调地区社会文化资源的应用;区域结构是村社共同体、区域共同体、国家共同体三个圈层构成的同心圆,其中村社共同体建设是基础,公共性拓展是联结村社共同体到国家共同体的主轴。结构特征型塑出政府引领、强化联结以及内外融合、资源转换的行动路径,